四十年根植祖國大地,四十年書寫時代篇章。《民間文化論壇》自1982年創(chuàng)刊以來,已走過40余年的歷程。5月9日,“回顧與展望:《民間文化論壇》創(chuàng)刊40周年座談會”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四樓報告廳舉辦。
出席座談會的有中國文聯黨組成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李昕,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原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白庚勝,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榮書琴,北京大學教授段寶林、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劉守華,中宣部文藝局理論文學處四級調研員朱昱熹,中國文聯辦公廳副主任胡英軍,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袁正領,中國文聯出版社社長尹興,中國民協顧問團和主席團成員劉鐵梁、葉舒憲、喬曉光、萬建中、安德明、林繼富、郭崇林、鄭土有,《新華文摘》總編輯劉仲翔,學苑出版社社長洪文雄、原社長孟白,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王錦強、李倩,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任徐岫鵑。
座談會現場
參加會議的還有《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民族藝術》《人大復印報刊》《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民族文學研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等期刊編輯部領導,《民間文化論壇》歷任主編、編審,國內相關專家學者,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文藝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中國知網等媒體記者編輯,中國文聯相關部室領導、中國民協干部等共計100余人。此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部分專家學者以線上形式參會發(fā)言。開幕式由榮書琴書記主持。
李昕書記講話指出,四十年來,《論壇》承繼“五四”以來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傳統(tǒng),秉承延安時期民間文藝研究的學術血脈,堅持中國民協賡續(xù)傳承七十余年的學術立會傳統(tǒng),以鮮明的辦刊特色,堅守和傳遞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科建設使命感,深度參與著我國學術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和民間文藝創(chuàng)造的偉大傳承實踐歷程。2023年初,《論壇》被列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評價(A刊)擴展期刊,同年6月又進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刊)擴展版,為提升雜志學術能級、服務民間文藝事業(yè)拓展了空間,提供了路徑。希望《論壇》以四十年為契機,抓住歷史機遇,推動融合發(fā)展,牢牢把握辦刊方向,始終明確辦刊定位,堅持提升辦刊質量,繼續(xù)強化刊物的理論性、權威性、專業(yè)性特色,不斷開拓新的增長點和競爭力,努力躋身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行列,為實現中國民間文藝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民協名譽主席馮驥才視頻講話
中國民協名譽主席馮驥才錄制了視頻講話。他首先對《民間文化論壇》創(chuàng)刊4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賀。在講話中,馮驥才主席首先回顧了與中國民俗學奠基人、中國民協成立初期的領導者鐘敬文先生關于民俗學和《民間文化論壇》的交談內容。鐘敬文先生當時說:《民間文化論壇》這個思想的陣地不能丟,《民間文化論壇》也就是民間文化的理論,是我們的命根子。馮驥才主席表示,《民間文化論壇》不負鐘先生的期望,已經成長為民間文化領域的重要期刊。《論壇》是民間文化界學習實踐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思想陣地,是民協工作的一個窗口和思想的支撐,希望《論壇》在正確辦刊方針的指引下,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為中國民間文化事業(yè)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潘魯生主席在講話中表示,《民間文化論壇》雜志的四十年,不僅是一部學術刊物的成長史、發(fā)展史,更是中國民間文化相關學科建設發(fā)展、研究隊伍傳承接續(xù)的發(fā)展歷程,是中國民間文化學術思想演進的縮影,也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學術立會”傳統(tǒng)的深入實踐。《民間文化論壇》的四十年,尤其體現了四點核心內涵: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二是堅持“關注生活”的學術視野;三是堅持“田野作業(yè)”的研究方法;四是堅持建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話語。新時代新征程,希望《民間文化論壇》雜志,繼續(xù)發(fā)揚中國民協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踐行時代使命,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立足中國實際,回應現實關切,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圍繞民間文化發(fā)展,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今年已九十歲高齡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段寶林現場深情回顧了自己與《民間文化論壇》的淵源。作為民俗學、民間文學領域的學者,段寶林教授表示,幾十年來,自己最重要的學術文章幾乎都刊載在《民間文化論壇》,論壇不僅是自己學術成長的見證者,也是個人進行理論探索的主要基地。段寶林教授始終關注著《論壇》的發(fā)展,期望《論壇》不斷提升辦刊質量,越辦越好。
新書發(fā)布儀式
為編委會委員頒發(fā)了聘書(部分照片)
為紀念《民間文化論壇》創(chuàng)刊40年,中國民協從理論探索與專題研究兩個維度進行甄選和整理,編選和出版了《<民間文化論壇>40年精選集》(《<民間文化論壇>40年精選集?理論探索》《<民間文化論壇>40年精選集?專題研究》)。開幕式上,舉行了新書發(fā)布儀式,中國文聯、中國民協、中國文聯出版社領導共同為圖書揭幕。開幕式上還為編委會委員頒發(fā)了聘書,以感謝各位編委長期以來在學術上對《民間文化論壇》的鼎力支持和無私奉獻。
本次座談會通過論壇的形式,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背景,與會嘉賓、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分組討論了“十四五”以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民間文藝界的重點和熱點議題,尤其是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民間文化發(fā)展問題,并對期刊未來辦刊趨勢進行了研討,進一步發(fā)掘了《論壇》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思想資源與學術價值,為當下民間文化研究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座談會線上論壇
《民間文化論壇》自1982年創(chuàng)刊至今40余年,在引領學術研究、組織學術活動、培育學術新人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刊載了一大批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思想性的論文,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有力地推動了民間文化研究事業(yè)。40年來,《民間文化論壇》刊發(fā)民間文學、民俗學和民間藝術等方面的學術論文270多期,近4000篇,圍繞民間文學、民俗學、民間藝術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及其相關研究領域出現的主要問題展開學術探討,刊發(fā)學術論文。在幾代學人和編輯的努力下,團結了一大批民間文學理論工作者、讀者、青年學者,構建起民間文學與民俗學領域的學術共同體,推動了我國各民族民間文學、民俗學、民間文藝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學術研究和學科建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概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承擔起重要使命。
本次座談會的發(fā)言內容,細致整理后將適時進行刊發(fā)。
與會人員合影